上海有机所资金存放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2023-10-17

科沪有发财字[2021]22

为了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776号),在保证我所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收益、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基础上,根据《中央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财库[2017]176号)和《上海有机所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科沪有发财字[2019]8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 基本原则

(一)  依法合规。资金存放应符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违规干预和插手。

(二)  公正透明。资金存放应当程序透明,结果透明,兼顾效率。

(三)  安全优先。资金存放应当以安全为前提,防止出现风险。

(四)  提高收益。资金存放在确保科研业务活动所需流动资金不受影响下,发挥暂时闲置资金经济作用,提高资金收益,弥补所公用经费不足。

二、 资金存放银行的适用范围

(一)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是指零余额国库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党费账户、工会经费账户、房改资金账户等。

(二)  资金存放银行:是指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户银行(不包括零余额国库账户)和资金转出开户银行进行定期存款的银行。

三、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新开立管理方面

(一)  单位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存放资金和变更银行结算账户开户银行资金,采取集体决策方式选择资金存放银行,由财务部门组织对同城不同银行作为备选开户银行进行评分(见附件评分指标体系与评分方法),将评分过程和结果提交所务会议讨论决定账户开立银行。

(二)  我所目前的零余额国库账户(建行)、基本存款账户(农行)、专用存款账户(工行社保账户)、房改资金账户(建行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账户)、工会经费账户(农行)、党费账户(农行)都按原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报财政部上海监管局批准并年检通过。

四、 结算账户资金转存款方式管理方面

(一)  财务部门应当在预测所日常资金流量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合理确定定期存款的资金规模和期限,确保资金支付需要。除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保值增值管理的资金外,定期存款期限一般控制在1年以内(含1年)。

(二)  财务部门应当采取竞争性方式组织转出开户银行进行定期存款的工作,组建由本系统研究所财务专家组成的3人或以上的单数的评选委员会,对符合基本资格要求的参与银行进行评分(见附件评分指标体系与评分方法),在防止出现风险原则下,根据评分结果一般择优确定不超过5家并对外公告。

(三)  定期存款到期后不需要收回使用的,可以在原定期存款银行续存,累计存期不超过2年。到期后不再续存以及累计存期已达到2年的,存款本息应当返回原开户银行,仍需转出开户银行进行定期存款的,应当重新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定期存款银行。

(四)  财务部门应当与新开户银行签订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开展资金转出开户银行进行定期存款,应当与定期存款银行签订协议,全面、清晰界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五、 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方面

(一)  关于银行结算账户开立方面:财务部门提交所务会议讨论决定的备选银行一般不得少于3家,备选银行的评分情况、会议表决情况和会议决定等内容应当在所务会议纪要中反映,并在所网予以公告。实行利益回避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将本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直接利益相关人员工作的银行。

(二)  关于资金转存款方面:财务部门应就资金存放银行事宜发布竞争性公告,公开邀请银行报名参与竞争,组织对符合资格的参与竞争银行进行评分,以经营安全状况、利率水平、服务水平为主要评分标准择优确定银行并对外公告。

(三)  监察审计室应当派人参加评选会,对评选过程进行监督。

(四)  财务部门组织开展资金转出开户银行进行定期存款,应当按照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规定将开立的定期存款账户报财政部门备案,不得在定期存款银行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不得将资金转到异地银行分支机构进行定期存款。

(五)  自觉接受财政部上海监管局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对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并取消资金存放资格的银行,应当及时收回资金;对信守承诺并经公告的银行,在兼顾效率原则上其资格有效期可保持二年;对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曝光,涉嫌违法违纪的,应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和问责。

(六)  公告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  财务部门在组织资金存放时应当要求资金存放银行出具廉政承诺书,承诺不得向本单位相关负责人员输送任何利益,承诺不得将资金存放与本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在本行亲属的业绩、收入挂钩。

六、 其他

(一)  本规定如与法律法规、上级管理部门有关规章制度的相关条款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上级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规定为准。

(二)  所属分支机构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三)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202133

 

附件下载:评分指标体系与评分方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