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学与未来”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3至24日在上海有机所君谋楼报告厅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游书力研究员、黄晓宇研究员、刘国生研究员、洪然研究员、张新刚研究员、汤文军研究员、邓亮研究员、王东辉研究员作为专家评审,共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药物所、中科院有机所,共计11家单位的150余名同学参加,并遴选出26名同学作口头汇报,37名同学作墙报展示。 
  论坛邀请了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上海有机所副所长马大为作特邀报告。 
  丁奎岭以《合理设计与意外发现》为题,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科研经历,并希望与会同学们能够沉着冷静,合理设计,胆大心细,同时预祝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发现独特的风景。 
  马大为以《目标分子导向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为题,以Ullmann偶联出发,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在合成目标分子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并用自身对有机化学的情怀感染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  

  丁奎岭所长作特邀报告

 马大为副所长作特邀报告

俞飚副所长闭幕式讲话

游书力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闭幕式
  在口头报告中,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同学们声情并茂的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海有机所的张文同学介绍了自己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Cyanation of Benzylic C–H Bonds via Copper-Catalyzed Radical Relay》,讲述了他们在铜催化碳氢键活化领域的原创性工作;上海有机所的李承喜同学以《Study towards efficient Aryl-Alkyl Cross-Couplings》为题,介绍了大位阻的芳香环和非环二级烷烃的交叉偶联反应方向的进展;上海硅酸盐所的于罗丹同学作《Manganese Extraction Strategy Enables Tumor-Sensitive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ranostics of Nanoparticles》报告,介绍了一种基于微酸性病理环境,能加速药物释放并代谢的纳米材料。交叉学科的交流融合和多元方向的思想碰撞使得在场的专家、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汇报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POSTER交流环节中,墙报的作者们与评委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探讨。简单扼要的说明,让饶有兴趣的与会者迅速地了解作者的研究内容,直观的图像图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的研究成果。 

墙报交流

墙报交流
  在闭幕式上,有机所副所长俞飚和大家一同展望了化学与我们未来息息相关的美好前景,鼓励大家脚踏实地从基础学科做起,谈创新、求发展、促突破,为化学的未来,更为我们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最后,俞飚公布了本届论坛的口头报告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墙报奖获奖同学名单,并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 
  本次论坛以“化学与未来”为主题,以互动交流为手段,邀请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指导,为院内外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拓宽科学视野、交流学术思想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学术培养环境。 
  本届学术论坛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感谢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友情赞助。 
 

口头汇报一等奖颁奖

口头汇报二等奖颁奖

优秀墙报奖颁奖
 
  附:大会表彰奖励名单  
  大会口头报告一等奖: 
  张  文    王当歌    李  健    李承喜 
  大会口头报告二等奖: 
  于罗丹    张  辰    吴文挺    徐彬彬    曾兴平    余佳佳    赵海洋 
  赵祥波 
  最佳墙报奖: 
  张  晶    王当歌    顾继伟    丁  冬    赵君博    陈朝煌    辛涵申 
  李雄飞    赵纪东    陈建萍    吴  江    周  雷    梁兆利    吴  镇 
  吴庐陵    严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