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依托单位情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队伍
    • 科研队伍
  • 研究动态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荣誉奖励
    • 专利项目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开放共享
    • 开放课题
      • 申请指南
      • 历届开放课题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加入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学术活动
所主站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依托单位情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队伍
    • 科研队伍
  • 研究动态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荣誉奖励
    • 专利项目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开放共享
    • 开放课题
      • 申请指南
      • 历届开放课题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加入我们
    • 人才招聘
  •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动态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
    陈以昀课题组在可见光引发的无金属的惰性键选择性官能化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05【字体: 大  中  小 】

      烷氧自由基是化学与生物研究中重要的活性中间体,然而传统条件下产生烷氧自由基需要加热、强氧化剂、紫外光照射等剧烈反应条件。近年来烷氧自由基被发现可以在温和的可见光氧化还原条件下产生,然而目前仍需要重金属光催化剂的使用,对于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以昀课题组首次报道了汉斯酯与N-烷氧酞酰亚胺衍生物在温和条件下形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electron donor-acceptor complex)。该电子给受体复合物被一系列光谱与机理实验证实,从而展现了汉斯酯全新的反应模式。该复合物作为关键中间体吸收光谱红移从而具有可见光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无需金属光催化剂即可发生单电子转移产生一级、二级、三级的线性烷氧自由基,可以实现选择性的惰性碳碳键断裂烯丙基化和烯基化反应(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07171.)。该工作为无金属的惰性键选择性官能化研究及可见光引发的新型化学反应机理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附件下载:

    上一篇:潘李锋课题组在揭示线性泛素链合成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下一篇:刘文课题组在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方面再获重要进展
    地址:中国上海市零陵路345号邮政编码:200032
    电话:0086-21-54925000传真:0086-21-64166128E-mail:bnpc@mail.sioc.ac.cn
    版权所有 © 2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沪ICP备05005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