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
药典名称 |
白刺 |
英文名称 |
|
拉丁名称 |
Nitraria tangutorum Bor. |
性味归经 |
味甘、酸,性温。 |
临床应用 |
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治产后乳少、治神经衰弱。 |
临床禁忌 |
尚未见报道。 |
天然药物来源 |
甘青白刺为灌木,高0.5~2m?常开展或平卧,短枝常成针状?叶通常2~3个簇生,肉质,叶片长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匙形,长20~25mm,宽3~6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花黄白色,具短梗,生于叶腋稀疏的伞房花序上;萼片5;花瓣5;雄蕊10~15;子房3室?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红色?果期7~8月? 生于盐碱滩地?河流及水渠旁?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西藏?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甙(isorhamnetin7-O-α-L-rhamnoside),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7-O-α-L-rhamnoside),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quercetin-7-O-α-L-rham-noside),维生素(vitamin)C,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及多种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清除自由基剂、止血 ★抗高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高血脂、抑制5-羟色胺、松弛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3',5'-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脂肪酸合成 ★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肝毒 ★镇咳(祛痰)、平喘(用于治愈慢性支气管炎)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