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草根
药典名称 |
泡囊草根 |
英文名称 |
无 |
拉丁名称 |
Physochlaina physaloides(L.) |
性味归经 |
味甘、微苦,性温,有毒。 |
临床应用 |
治急性肠胃炎。温中祛痰定喘。安神,定喘。 |
临床禁忌 |
尚未见报道。 |
天然药物来源 |
泡囊草是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肉质肥大。茎直立,自基部丛生,被毛。叶互生;叶柄长2-6cm,被长柔毛,茎下部叶鳞片状,中部及上部叶卵形、阔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而沿叶柄下延,全缘或微波状。伞房花序顶生,有鳞片状苞片;花萼钟形,裂片5,短,紫色;花冠钟形,筒长1-2cm,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1cm;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雌蕊花柱丝状。蒴果中部以上环裂,包藏在膨大的宿存萼内。种子多数,扁肾状。花期4-5月,果期6-7月。 |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
化合物成分: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东莨菪甙(scopolin),法荜枝甙(fabiatr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C21-C23脂肪酸和红古豆碱(cuscohygrine)等。 药理作用: ★抑制单胺氧化酶、解痉、抗溃疡 ★抗炎、治疗风湿痛和神经痛、止痛、祛风 ★抗菌、抗真菌、镇咳(祛痰,减少痰的黏度和痰中的嗜中性白细胞) ★抗肿瘤、抗过敏(鼠, 2,4-二硝基氟代苯引起的). ★抑制血小板聚集
|
参考文献 |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