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采购公告

发布时间:2025-08-22条件保障处

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就 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 项目采购组织竞争性磋商,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与。

采购项目编号:SIOC-JZ-20250821-3

采购项目名称: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采购内容: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6套)

采购要求:(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


序号

采购内容

技术规格

数量

交货期

预算金额

1

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

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是自动化实验平台中的核心设备之一,专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移液需求而设计。该装置与超级智能化学合成平台主控系统及实验智能体深度集成,能够在高通量实验环境中实现实时监控、动态调度与精准控制。其多级吸分液模式支持根据实验流程的不同要求灵活调整吸液量和分液速度,从升级的微量试剂精确移取到毫升级或更大量溶液的快速转移均可高效完成。凭借高精度传感与智能控制技术,系统可自动校正潜在偏差,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从而避免因移液不准导致的实验偏差,保障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重复性。

在智能协同与安全防护层面,该装置能够根据主控系统下达的实验任务自动完成移液操作,与其他关键设备实现无缝衔接,真正做到“无人值守、全自动化”。装置采用防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并具备自动清洗与抗污染功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与数据的纯净性。同时,针对高粘度、易挥发等特殊性质试剂,智能体可根据历史实验数据库与实时检测信号,自动切换至相应的吸分液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试剂损耗和实验误差。通过这种智能化的适配与优化,该装置不仅大幅提升了实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更为化学实验的稳定、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全模式下的精准控制要求

内置液体密度识别系统,针对水溶液、有机溶剂、高黏度液体等不同试剂类型,自动匹配吸液速率,确保移液过程无气泡产生;通过视觉定位系统将吸液针插入深度控制在±0.2mm 偏差范围内,避免触碰容器底部造成试剂污染。

二、高适配性的流程优化要求

单周期操作时间≤3秒,满足常规实验的快速移液需求。液位探测与压力调节过程需实现全自动联动,无需人工干预。

三、全场景的风险防控要求

1.材质与结构安全要求

所有与液体接触的部件需采用不锈钢或PFA涂层材质,能长期耐受腐蚀,且无试剂溶出风险。

吸液针需具备防折断设计,当遭遇外力碰撞时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停止机械动作并锁定液路。

2.操作安全要求

吸液模式中集成漏液检测传感器,当发现试剂泄漏时立即切断液路并触发报警,同时自动记录泄漏位置与时间。

同步配合防静电接地装置(电阻值≤10Ω),避免静电火花引发的安全隐患。

四、实验过程全要素可追溯

1.数据采集要求

所有吸液模式需自动记录吸液体积、速率、压力、试剂类型、容器编号等关键参数

②系统需内置加密存储模块,支持≥10 万条操作记录的本地缓存,且数据不可篡改,满足长期追溯需求。

2.系统对接要求

具备与超级智能化学合成平台系统的实时通信接口,所有操作数据需带时间戳同步上传

支持实验流程的模板化记录功能,可预设不同吸分液模式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操作过程中自动比对实际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偏差,超出阈值时自动标记并预警,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与可重复性。

技术参数

1.1功能模式

1)具备多种吸液模式:简单吸液模式、吸空模式、连续吸液模式,能应对化学实验多种工作情况;

2)具备多种分液模式:液体清空模式、部分分液模式、表面清空模式、表面部分分配模式,能应对化学实验多种工作情况。

1.2功能参数

1.2.1 装置初始化

根据实验任务要求,通过通信及控制单元,对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进行初始化,并查看配置参数,具备以下功能:

1)设备及Z轴初始化功能;

2)平台参数如移液体积、移液顺序等参数的设置、读取功能;

3)容器参数设置、读取功能;

4)液体参数、读取设置功能;

1.2.2 吸液及分液动作控制

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在吸液及移液操作中可实现以下功能:

1)具备控制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接取、丢弃tip头功能;

2)具备吸液功能;能通过校准曲线来精确控制吸液功能;

内置液体密度识别系统,配合校准算法针对水溶液、有机溶剂、高黏度液体等不同试剂类型,自动匹配吸液速率,确保移液过程无气泡产生

3)具备分液功能;能通过校准曲线来精确控制分液功能;

液体清空模式:采用负压闭环检测系统(压力波动≤0.2kPa),判定液体清空后立即执行 0.5 秒反向回吸动作,将针尖残留液吸回储液腔,确保全量转移的体积误差≤±0.3%。

部分分液模式:需支持1μL 步进的精准调节,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液体流速,结合 PID 动态调节算法,使不同黏度试剂的分配精度偏差控制在 ±0.2% 以内。

1.2.3 通讯及查询

多级吸分液模式移液装置可以通过通讯模块实现与超级智能化学合成平台实现通讯,并通过实时通讯模块实现以下功能:

1)具备分配校准曲线设置、读取功能:该装置支持对分配校准曲线进行灵活设置,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试剂特性、实验精度要求,自定义曲线参数,确保在不同移液量区间内都能保持极高的分配准确性。同时,装置能快速读取已设置的校准曲线,便于实验前的参数核查与调用,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奠定基础,尤其适用于对移液精度要求严苛的分析实验。

2)具备化学试剂容量计算功能:通过内置的智能算法,装置可根据吸液体积、试剂密度等参数,自动计算出所移取化学试剂的容量。这一功能省去了人工计算的步骤,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计算误差,在需要精确控制试剂用量的合成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反应体系的配比精准无误。

3)具备移液后容器容量检测功能:完成移液操作后,装置能对容器内的实际试剂容量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预设值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移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若存在异常,会立即发出提示,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排查问题,避免因移液失误影响后续实验进程,保障实验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4)具备实时移动 Z 轴功能:装置的 Z 轴可实现实时移动控制,操作人员能根据容器高度、试剂液面位置等情况,灵活调整 Z 轴高度。在面对不同规格的容器时,可精准控制吸液针头的位置,既能避免针头触碰容器壁造成污染,又能确保在试剂液面合适位置完成吸分液操作,提升了装置对多样化实验容器的适配能力。

5)具备错误代码、固件版本号查询功能:当装置出现故障时,会生成对应的错误代码,操作人员可通过查询功能快速了解故障类型和原因,便于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处理,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同时,该功能还支持查询固件版本号,方便及时了解装置的软件版本信息,以便根据需要进行固件升级,确保装置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6)具备吸液参数值读取功能:装置能实时读取当前的吸液参数值,如吸液速度、吸液力度、停留时间等。操作人员可通过查看这些参数,直观了解移液过程的具体设置,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试剂特性进行灵活调整,优化移液操作,确保不同类型试剂都能被稳定、准确地移取。

7)具备查询设备故障名称、tip 头状态、技术参数状态、Z 轴位置、计数器数据功能、使用寿命、设备状态功能:该功能为装置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全面支持。通过查询设备故障名称,可快速定位故障点;了解 tip 头状态,能避免因 tip 头问题影响移液效果;查看技术参数状态,可确认装置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掌握 Z 轴位置信息,便于精准控制操作;计数器数据能记录移液次数等关键信息,助力实验过程追溯;了解使用寿命和设备状态,可提前制定维护计划,确保装置长期稳定运行,降低突发故障的风险。

8)具备智能预测与自适应优化功能:在超级智能化学合成平台主控系统与实验智能体的支持下,装置可基于历史实验数据库和实时运行数据,预测移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趋势,并主动调整吸液参数、速度及模式,实现自适应优化。该功能不仅能在实验运行中提前规避潜在风险,还能持续提升移液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为复杂实验场景下的长期无人值守运行提供保障。

二、售后服务:

2.1项目有专门负责的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和专门的技术应用支持工程师负责,负责设备送货上门、安装、调试(提供过程中所需的专用工具和辅助材料,并提供设备使用的全部材料)。在质保期内,质保服务为货物及现场维修与维护、相关软件的升级以及电话技术支持等服务,不再收取额外费用;保修期后,保证长期供应零备件和正常的售后服务,包括备用零配件及消耗品。提供7×24小时的故障服务受理,12 小时内响应,一般故障在24小时内排除;重大故障在48小时内排除。

2.2安装验收期间,负责送货上门、安装、调试(提供过程中所需的专用工具和辅助材料,并提供设备使用的全部材料),对用户进行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日常维护的现场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等;

2.3设备在安装、调试通过后1年的免费保修期。

2.4要求中标厂家在中国有完备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2.5需提供全套控制程序;

2.6提供设备与现有软件平台的接入方案;

三、支付方式:

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95%作为预付款,剩余5%验收合格后支付。

注:*标注要求必须满足,无法满足者,做无效处理。

6套

合同签订生效后30天内交货

42万元(人民币)

商务要求: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委托代理人身份证、业绩证明(三年内同类型采购合同)等其他相关材料。

文件递交时间:2025年9月2日14时20分

文件递交地址:上海市零陵路345号5号楼1楼伯明厅

注意:所有文件请务必全部完整密封,如未密封或有破损将视为无效文件

会议时间:2025年9月2日14时20分

会议地点:上海市零陵路345号5号楼1楼伯明厅

项目联系人:邱老师

联系电话:021-54925145

邮箱:qiujia@sioc.ac.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