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所马大为院士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8月26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开了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马大为院士荣获本届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会上,马大为院士代表获奖人发言。马大为院士结合自己30多年的科学生涯交流分享了三点感想:一是科学研究需要厚积薄发。要做真正有影响力的科研,成为“开拓者”,实现从无到有的源头创新;做“深耕者”,能在原有基础上将研究工作做到极致后形成突破。二是学科交叉是催生重大科学突破的重要路径基础研究者需突破学科边界,将视野投向其他领域亟待解决的大同行问题,这种跨界的思维碰撞往往能孕育出更具突破性的成果。三是新技术的应用将加快科研进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科研范式,强化了科研手段,加快了科研进程,新技术对科研工作的赋能,给了中国科学家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个趋势,进一步缩短与国际一流科学研究的差距。

发言中,马大为院士表示:获得“科技功臣奖”是荣誉更是起点,今后将再接再厉,争取在化学合成领域做出更多国际领跑的成果;同时将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做有用的科研,服务社会。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马大为院士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有机所副所长,国际杂环化学联合会主席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副主编, Natural Product Reports等国际期刊的顾问编委等。

马大为院士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科技贡献有:1.发现了配体促进的铜催化碳-杂原子偶联反应解决sp2-杂原子键构建的百年难题。该反应得到上千次应用,包括两个药物的工业化生产,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现代药物发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每天都要用的反应”为我国合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开创了系列重要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的高效合成,解决了最具合成挑战的抗肿瘤药物曲贝替定的制备难题;发现了RIPK1抑制剂为代表的多个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部分实现转让

马大为院士曾获未来科学大奖、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Scholars Award、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每届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与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一起成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个人奖项,象征着上海市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上海有机所蒋锡夔院士和林国强院士在2005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