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上海少年科学院及沪上各大科研院所、专题性科普场馆联合举办的2016“东方少年科学讲坛”之“科普讲座公益校园行”活动年内首次启动,上海有机所的科普志愿者应邀来到静安实验小学,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水中魔术”主题科普拓展课程。此次课程由来自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有机质谱中心的赵君博等志愿者担任授课任务。
水是地球成为生命摇篮的必须要素之一,它蕴含了很大的秘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杜铁帅老师从身边的水讲起,在动手探索中发现了水中神奇的奥秘!
实验部分在李中权为小朋友演示的“一色变多色”中拉开帷幕。只见他将三种透明溶液混合于一只试管后,在酒精灯上稍微加加热,不一会儿,试管中的溶液便从“一色”变成了“四色”。在小朋友的惊叹声中,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作为显色反应,说明水中含有葡萄糖哦!
动手实验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水中写字”了,赵君博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到表面皿里的水中,水变得粘稠,接着他就用滴管吸取事先准备好的液体,轻轻滴加在“粘稠”水中,一个大大的“A”字浮现在了水中!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滴管,用有颜色的液体在水中写字,透明的玻璃培养皿中顿时换上了彩衣。
接着,王珊珊为小朋友带来的“蓝瓶子实验”,她在装有葡萄糖水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亚甲基蓝溶液,稍加振荡,原来无色透明的溶液逐渐呈现蓝色。在讲解完毕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体验,不一会儿工夫,在每一张实验桌的试管架上,都静静地“站立”着一支支透着晶亮的蓝色试管。
最后一个动手实验便是陈秀萍设计的“铁树生花”,她指导小朋友们将桌上的小铁棒置于稀盐酸溶液中除锈,之后将铁棒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没过多久,在铁棒的周围出现开出了深红色的絮状的花。她向小朋友们进一步介绍了这是利用了铁单质比铜更加活泼,置换出溶液中的铜,因而形成漂亮松散的铜单质沉淀。事实上,轮船在海水中长时间行驶,船体与海水接触部分的铁就会生锈。为了防止铁生锈, 就会利用金属活泼性的差别,在船体钉上一些更活泼的金属,这与铁树生花的原理一样。
最受瞩目的便是刘小潘演示的“海底火山爆发”了!只见一只装有接近沸腾墨水的小玻璃瓶被放入装满无色冷水的大烧杯中,一会儿,黑色的墨水便冲出玻璃瓶,顷刻间大烧杯的上层铺满了好似云朵一样墨水,并不断向四周化开。原理很简单,被加热的水密度较小,因此能在密度较大的冷水中迅速上升,这就是海底火山爆发原理,小朋友们在“眼见为实”中收获了新知识。
每一个小实验都是志愿者老师们精心挑选、精心准备的,每一个小小的实验除了显著的表观现象,还蕴含着深奥的化学原理。小朋友们沉浸在动手实验的乐趣之中,看着自己的实验成果,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普课堂现场

志愿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