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国家纳米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赵宇亮教授应邀到上海有机所进行学术访问,并在君谋楼报告厅做了主题为“纳米生物学效应的化学机制与分析方法”的交叉学科讲座。林国强院士主持了讲座,并为赵宇亮颁发“上海有机所交叉学科讲座”证书。所内二百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赵宇亮介绍了碳纳米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纳米尺度下,物质的小尺寸效应、表-界面效应和量子效应等使其拥有不同于传统化学分子的独特性质,从而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食品、日用品、医药等各个领域。近年来,赵宇亮教授带领的团队致力于研究纳米尺度的人造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影响,即纳米生物学(包括纳米毒理学)效应。报告讨论了人造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在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化学机制,探索发生在纳米生物的复杂表/界面的化学/生物学过程及其研究方法学。赵宇亮教授的报告非常精彩,在场师生与赵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杰青,973首席科学家。1985年大学毕业,1989年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进修,后在东京都立大学专业获放射化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原子核裂变动力学的研究。2001年回国,率先提出当时还没有被学术界关注的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问题(即“纳米毒理学”),并建立实验室,对我国大规模生产的纳米材料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及金属纳米材料的剂量效应、尺寸效应、结构效应、表面缺陷效应等是决定其毒理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体内纳米材料的定量、化学形态转化的分析方法、以及血液蛋白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等。先后应邀担任联合国UNEP、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欧盟EU等“纳米安全专家组”的专家。目前担任美国、德国和英国4本SCI刊物的副主编、《科学通报》英文版执行主编。发表SCI论文307篇。先后获中科院-德国拜耳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美国汤森路透社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2002-2012年世界高引用学者》、和《中国引文桂冠奖》。

林国强院士向赵宇亮教授颁发“有机所交叉学科讲座”证书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