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下午,上海有机所交叉学科讲座第十六讲在有机所图书馆楼报告厅举行,特邀清华大学的王梅祥教授做了题为“杂原子桥连杯芳烃的超分子化学”的讲座。丁奎岭所长主持了讲座,部分研究员和一百多位职工、学生参加了讲座。
丁奎岭所长首先感谢王梅祥教授应邀来我所作讲座,并将上海有机所交叉学科讲座证书颁发给了王梅祥教授。王梅祥教授出生于上海,现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和生命有机磷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基于新型大环主体分子的超分子化学,对映选择性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反应及应用,合成方法学及在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王梅祥教授独立从事研究以来在国际重要的化学和有机化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过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创造奖金奖”(2005)、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998)等。
本次讲座王梅祥教授从新型功能性的大环主体分子体系讲起,主要介绍了其超分子化学方面的工作。通过发展“片段偶联法”,合成了氮杂杯芳烃吡啶等大环主体分子以及一系列氮杂杯杂芳烃类新型超分子主体化合物等,并研究了其结构变化、修饰改造以及对金属离子、有机分子和对富勒烯C-60和C-70的高效识别等性质。这些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制备方便易得,可望在分子识别与传感、超分子组装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讲座结束后王梅祥教授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