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依托单位情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队伍
    • 科研队伍
  • 研究动态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荣誉奖励
    • 专利项目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开放共享
    • 开放课题
      • 申请指南
      • 历届开放课题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加入我们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学术活动
所主站  |  中国科学院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依托单位情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队伍
    • 科研队伍
  • 研究动态
    • 研究方向
    • 科研进展
    • 荣誉奖励
    • 专利项目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国内合作
    • 国际合作
  • 开放共享
    • 开放课题
      • 申请指南
      • 历届开放课题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加入我们
    • 人才招聘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综合新闻
  • 综合新闻
    何川教授应邀来上海有机所作汪猷科学讲座

    发布时间:2023-12-19【字体: 大  中  小 】

    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应邀访问上海有机所,在君谋楼报告厅作题为“Nucleic Acid Chemical Biology”的汪猷科学讲座。唐勇院士主持本次讲座,并为何川颁发汪猷科学讲座纪念铜牌。上海有机所以及周边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院所师生近400人到场听讲,现场座无虚席。 

      何川的报告重点分享团队在开发核酸特异性标记方法以及RNA表观遗传修饰位点的精确测序方法方面的前沿进展:(1)系统介绍了基于N3-kethoxal和单链核酸中的鸟嘌呤快速特异性反应所开发的KAS-seq技术(Kethoxal-Assisted Single-stranded DNA sequencing)。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在5分钟内捕获基因转录或者其他细胞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单链核酸,因而能够灵敏地检测到常规组学方法在长实验周期中被掩盖的信息。通过细胞内铜离子感知分子PTPN2的鉴定,以及血液中的营养分子反式异油酸(Trans Vaccenic Acid, TVA)通过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增强T细胞活性的信号通路的发现等实例来说明KAS-seq技术的具体应用。(2)作为RNA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者,何川详细介绍了其开发的BID-seq技术(Bisulfite Induced Deletion sequencing)。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细胞内广泛存在但是丰度极低的RNA表观遗传修饰的精确定量。比如,对仅占RNA中总尿嘧啶~0.2%的假尿嘧啶( )的定量测序能够达到单碱基分辨率。这些先进技术将有力促进RNA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新机制新理论的研究。 

      何川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生动演绎了如何开展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现场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互动交流。报告后,何川与上海有机所青年研究员进行座谈。 

      报告人简介: 

      何川,1972年出生于贵州清镇,1989年从贵州凯里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学习,199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先驱和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 Stephen J. Lippard 教授指导从事仿生物的化学研究,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0-2002年获得Damon Runyon博士后奖学金资助,在哈佛大学 Gregory L. Verdine 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核酸相关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200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开始了独立的科研生涯,现任化学系终身教授、John T. Wil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讲席教授 ,2013年当选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研究员,是当年唯一入选的华人科学家。 

      何川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化学生物学、核酸化学与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迄今已在Nature,Science,JACS,Angew. Chem.Int. Ed.,Mol. Microbiol.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70余篇。鉴于杰出的科研工作,何川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奖项,近年来主要包括:2015年荣获“亚瑟 科普学者奖”(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s);2017年荣获保罗马克斯癌症研究奖(Paul Marks Prize in Cancer Research);2019年荣获ACS化学生物学讲座奖(ACS Chemical Biology Lectureship);2022年荣获吴瑞奖(Ray Wu Award);2023年荣获了沃尔夫化学奖(Wolf Prize in Chemistry)、四面体创新奖(Tetrahedron Prize)、以及Falling Walls Science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Life Sciences。 

      汪猷科学讲座简介: 

      汪猷科学讲座是为纪念我国已故的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汪猷先生而设立的学术讲座。自2005年成立起,汪猷科学讲座旨在邀请活跃于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并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或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科学家前来上海有机所作学术报告。何川教授是汪猷科学讲座的第20位演讲人。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Bernard L. Feringa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Jan-Erling Backvall教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Jean-Marie Leh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ohn F. Hartwig教授,日本东京大学Eiichi Nakamura教授,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Peter G. Schultz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Dale L. Boger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教堂山大学化学系Maurice S. Brookhart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Eric N. Jacobsen 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tephen L. Buchwald 教授,德国马普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Herbert Waldmann 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 Howard Grubbs教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Larry E. Overman教授,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石油化工研究院的闵恩泽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的Ronald Breslow教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arry M. Trost教授,都曾应邀来上海有机所作汪猷科学讲座。 

    颁发汪猷科学讲座纪念铜牌

    何川教授作报告

    报告现场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不畏浮云遮望眼 ,寻找自己研究领域真正的高峰——扶摇讲坛第八讲: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展望
    下一篇:美国密歇根大学Arul M. Chinnaiyan教授访问上海有机所
    地址:中国上海市零陵路345号邮政编码:200032
    电话:0086-21-54925000传真:0086-21-64166128E-mail:bnpc@mail.sioc.ac.cn
    版权所有 © 2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沪ICP备05005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