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2025-08-29研究生部

根据科发函字〔2025〕340号文件《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罗永睿博士(导师:沈其龙 研究员)的学位论文《铜(I)络合物的氧化加成基元反应》、曾昕博士(导师:张新刚 研究员)的学位论文《铜(I)二氟卡宾参与的催化模块化二氟烷基化反应研究》、张天博士(导师:袁钧瑛 研究员)的学位论文《一种新型RIPK1 蛋白修饰的发现以及在糖尿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入选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罗永睿博士系我所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其博士论文论文阐述了铜(I)络合物与烷基卤化物的氧化加成反应;探讨了配体对氧化加成反应的影响;考察了芳基卤化物与铜(I)络合物的氧化加成过程,并分离、表征了芳基铜(Ⅲ)络合物;填补了铜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关键空白,为长期存在争议的机理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高效铜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罗永睿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1篇,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项。

曾昕博士系我所201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合成、分离与鉴定铜-二氟卡宾配合物的基础上,提出了铜-二氟卡宾物种参与催化的模块化二氟烷基化反应概念。通过研究铜-二氟卡宾配合物的反应性质,实现了一系列铜催化的二氟卡宾转移反应,并验证了铜-二氟卡宾物种是这类反应的活性中间体,为模块化的二氟烷基化反应打下了基础。曾昕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ture Communication 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奖项。

张天博士系我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2017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她的学位论文聚焦于亚精胺抗衰老分子机制及其在糖尿病中的调控作用,其研究通过系统点击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首次鉴定出亚精胺可以修饰1600余个蛋白靶点, 并发现了一种新型蛋白翻译后修饰:乙酰羟丁赖氨酸修饰(acetyl-hypusination),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预警与靶向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分子资源库,标志着衰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解开了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亚精胺抗衰老功效的科学谜题,对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后遗症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张天博士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研究论文1篇、Research Briefing 1篇,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奖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