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为红珊瑚科动物红珊瑚、日本红珊瑚、巧红珊瑚、皮滑红珊瑚、瘦长红珊瑚等多种红珊瑚的骨骼。
1.红珊瑚成群体灌木状分枝,最大群体高度约45cm,分枝不在一个面上,各个面上的分枝表面生有多数水螅体,即称珊瑚虫,其珊瑚萼呈半球形,疣状,上有羽状触手8条,触手中央有口,虫体所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骨骼,即通称为“珊瑚”。骨骼的表面和中轴均为殷红色(或称牛血红色)。中轴硬,皮层薄,其皮层骨针呈对称辐射状多瘤突绞盘形,大小约6.6-10μm,为其鉴别特征。
红珊瑚一般均生长于深水区,不论在大西洋地中海区系或印度太平洋区系都产于深海。地中海的红珊瑚幼体在5-60m深处经常能发现,成体一般均生长在60-300m深处。生境的条件:要求硬底,无沉积物,水清,流急,低光照,低温(8-20℃)。生长速度慢,成体每年夏季产卵,其浮浪幼虫是负趋光性,从幼虫附着后,生长12年开始性成熟,年生长率为0.5-2cm,平均寿命为75年。分布于地中海、波斯湾,古来从波斯等地进口至我国。
2.日本红珊瑚 群体分枝扩展如扇,分歧较细,皮层有6-,7-,8-辐射突和十字形骨针。外表面为公牛鲜血红色。
生长于太平洋区海域。水深100-400m范围内是成体(指商业产品)生长丰富的区域,近年来新发现的红珊瑚产地为水深1000-1500m。本种主产于日本海、小笠原群岛、琉球群岛、中途岛。我国分布于台湾东部、北部海域,及澎湖列岛和南沙群岛的南威岛等海域。
日本红珊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采集。
3.巧红珊瑚 群体分枝扩展在一个面上,最大高度可达75cm。正面的小枝瘦长而多。水螅体疣均匀分布,不呈丛状(小枝顶端除外),皮上乳突密。皮层有双茄形8-辐射突骨针。
生境、分布与日本红珊瑚相似。
4.皮滑红珊瑚 群体分枝扩展在一个面上。水螅体疣成群成丛。皮光滑,皮层无8-辐射突骨针。小枝末端厚。生境、分布与日本红珊瑚相似。
皮滑红珊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采集。
5.瘦长红珊瑚 群体分枝扩展在一个面上。水螅体疣均匀分布,不成群。皮上有乳突,皮层无8-辐射突骨针。小枝末端瘦长。
生境、分布与日本红珊瑚相似。
瘦长红珊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