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名称
蛤蚧
英文名称
Red-spotted lizard
拉丁名称
Gekko gecko Linnaeus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归肺、肾经。
临床应用
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治肺劳咳嗽;治肺嗽,面浮,四肢浮;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治产后气喘,气血两脱。
临床禁忌
外感风寒喘嗽及阳虚火旺者禁服。
天然药物来源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蛤蚧为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cm左右,体长与尾长略相等或尾略长。头宽大,略呈三角形,吻端圆凸;耳孔椭圆形,约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1枚入鼻孔。眼大,突出;口中有许多小齿。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指、趾膨大,成扁平状,其下方具单列皮肤褶襞,除第1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及趾间仅有蹼迹。雄性有肛前窝20余个,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躯干及四肢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白色而有粉红色斑。
蛤蚧多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也见于人家屋间。以昆虫、小形蜥蜴等为食。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化合物成分:肌肽(carnosine)、胆碱(choline)、肉毒碱(carnitine)、鸟嘌呤(guanine)、蛋白质(protein)、胆甾醇(cholesterol)、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等、14种氨基酸;钙、磷、锌等18种元素;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lecithin)、亚油酸(lin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等。
药理作用
★抗应激、抗炎、平喘
★增强免疫
★性激素
★延缓衰
★降血糖
参考文献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