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网站地图邮箱登陆 English version中国科学院内网入口所内协同办公网入口
 
 
  科普专栏
  · 天然药物专栏
 
  · 图片资料专栏
 
  · PPT资料专栏
 
  · 视频资料专栏
 
科普纵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专栏 > 天然药物专栏
 
骆驼蒿
2012-12-21  | 【】【打印】【关闭

 

药典名称

骆驼蒿

英文名称

拉丁名称

Peganum nigellastrum Bunge.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凉,有毒。

临床应用

临床禁忌

天然药物来源

骆驼蒿为蒺藜科植物细叶骆驼蓬的全草。

细叶骆驼蓬多年生草本,茎高10-25cm。多分枝,密生短毛。叶互生,肉质,三至五回全裂;小裂片针状条形,长达1cm,先端锐尖,疏生短硬毛;托叶披针形。花单生于枝的上端;萼片5,宿存,长约1.5cm,深裂或5-7条状裂片;花瓣长1.2-1.5cm,倒披针形;雄蕊15,花丝基部宽展;子房3室。蒴果近球形,黄褐色,3瓣裂开;种子纺锤形,黑褐色,有小疣状突起。

 

化学及生物研究进展

化合物成分:消旋骆驼蓬碱(dl-peganine)、去氧骆驼蓬碱(deoxypeganine)、鸭嘴花酮碱(vasicinone)、去氧鸭嘴花酮碱(deoxyvasicinone)、哈尔明碱(harmine)、哈尔明碱和哈尔马灵碱(harmaline)、挥发油(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十六烷酸(dexadecanoic acid),1-辛烯-3-醇(1-细叶骆驼蓬octene-3-ol),12-十七碳炔醇-1(12-heptadecayn-1-ol))。

药理作用:

★骆驼蒿脂溶性总生物碱25mg/(kg•d)或50mg/(kg•d)腹腔注射,连续7d,对腹水型肝癌(AH)小鼠的腹水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脂溶性生物碱100μg/ml培养24h,可使离体AH细胞死亡率达50%,这种杀灭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而且,剂量增加,作用也可上升。

★脂溶性总生物碱对离体AH细胞[3H]TdR掺入,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其ID50(半数抑制量)为15.8μg/ml。对[3H]TdR和[3H]Leu掺入抑制率在3-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腹腔注射脂溶性总生物碱25mg/(kg•d),连续7d,显著提高小鼠血浆cAMP含量,带瘤组提高43.3%-91.5%,正常组提高90.8%。给药组小鼠脾细胞对离体AH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抗锥虫(抗路氏锥虫;体外实验,在浓度2mg/ml时,24小时后其路氏锥虫不动百分率为75~100%)。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参考文献

①中华本草

②中药数据库(中药创新中心、TCMCD-2009)

③MDL数据库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Copyright @ 2002-2022
地址: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沪ICP备05005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