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成分:消旋骆驼蓬碱(dl-peganine)、去氧骆驼蓬碱(deoxypeganine)、鸭嘴花酮碱(vasicinone)、去氧鸭嘴花酮碱(deoxyvasicinone)、哈尔明碱(harmine)、哈尔明碱和哈尔马灵碱(harmaline)、挥发油(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十六烷酸(dexadecanoic acid),1-辛烯-3-醇(1-细叶骆驼蓬octene-3-ol),12-十七碳炔醇-1(12-heptadecayn-1-ol))。
药理作用:
★骆驼蒿脂溶性总生物碱25mg/(kg•d)或50mg/(kg•d)腹腔注射,连续7d,对腹水型肝癌(AH)小鼠的腹水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脂溶性生物碱100μg/ml培养24h,可使离体AH细胞死亡率达50%,这种杀灭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而且,剂量增加,作用也可上升。
★脂溶性总生物碱对离体AH细胞[3H]TdR掺入,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其ID50(半数抑制量)为15.8μg/ml。对[3H]TdR和[3H]Leu掺入抑制率在3-24h内,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腹腔注射脂溶性总生物碱25mg/(kg•d),连续7d,显著提高小鼠血浆cAMP含量,带瘤组提高43.3%-91.5%,正常组提高90.8%。给药组小鼠脾细胞对离体AH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抗锥虫(抗路氏锥虫;体外实验,在浓度2mg/ml时,24小时后其路氏锥虫不动百分率为75~100%)。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